设为首页
画廊介绍 | 媒体报道 | 名家画廊活动 | 艺术家 | 山水 | 花鸟 | 人物 | 书法 | 杂项 |每月推荐作品专场 | 联系方式 | 访客留言 | 友情连接

扬时代之光:杨之光艺术大展开幕

发布时间:2015/10/26 15:15:14  浏览次数:1265次

扬时代之光:杨之光艺术大展开幕(组图)

2015-10-16 14:05:00 来源: 羊城晚报(广州)
图1
图1
图2
图2
扬时代之光:杨之光艺术大展开幕
图3

  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10月15日,“扬时代之光——杨之光艺术研究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及岭南画派纪念馆隆重揭幕。展览展出广东著名画家杨之光从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至今的创作、手稿、文献共一千多件,多方面地呈现了这位20世纪岭南地区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画大家。身体抱恙的杨之光先生出席开幕式,并对展览表示肯定。

  杨之光是现代中国人物画新风貌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艺术家,是构建现代人物画教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广东美协副主席、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策展人李劲堃介绍,此次展览筹备历时超过两年,收集了杨之光近四千件作品及文献资料,涵盖杨之光名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作。

  李劲堃表示,对杨之光的研究不仅是对现代人物画风格演变和新中国学院式中国画教学体系形成过程的梳理,同时也是对广东艺术家在近百年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史进程中所作历史贡献的重要界定。

  第一部分“回到激情岁月”以219件作品、近千张文献及手稿、13个经典案例为线索,通过杨之光各时期重要创作及相关草图展示他严谨的创作过程。本次展览以杨之光年轻时期用中国画技法临摹俄罗斯画家列宾油画《萨布罗什人给苏丹王写信》的一作展开。该作展现出杨之光一生的雄心和决意:让传统中国艺术在新时代下焕发新的活力,使建立在水墨技法之上的人物画创作也能够与西方油画经典相媲美。

  在1954年的《一辈子第一回》(图3)中,除了主题适合当年社会需求之外,杨之光在作品中把挥洒自如的笔墨和准确洗练的造型高度结合,既保留了水墨画的书写特征,又在写实程度上让人信服。如果说《一辈子第一回》奠定了杨之光在中国水墨写实人物画领域的重要地位,《雪夜送饭》则是他获得国际声誉的著名作品。该作荣获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及荣誉奖状,后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艺术评论家李伟铭表示:从五十年代的成名作《一辈子第一回》开始到七十年代的《矿山新兵》(图1)等一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出,杨之光在主题性人物画创作中不断地寻找并卓有成效地完善了水墨加素描的语言组合模式。“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初期完成的一系列人物肖像画,完全可以视为由徐悲鸿肇其端并在今天已成为经典的写实主义风格杰出的范本。”李伟铭说。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完整呈现了杨之光自1959年起至1974年所作的《毛泽东同志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图2)。期间,他一共画了正稿四幅,两幅半成品,以及围绕创作所作的大量速写和草图。从这一时间跨度长达十几年的持续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紧随时代的艺术轨迹,这一创作也是新中国类似案例中独一无二的。


  第二部分“重返教学现场”由89件作品及大量相关文献呈现其教学示范手稿以及教学理念形成。与画家身份相比,杨之光个人更愿意将自己定位为美术教育家。

  杨之光的写意人物画创作,成为时代的审美范式,其代表作品彪炳于中国人物画发展史册,其影响超越岭南,深刻触及数代中国人的美学意识。他与关山月、黎雄才等共同制定的教学大纲及教材,形成了广州美术学院的中国画教学体系,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使广州美术学院迅速成为全国中国画教学的支柱性基地。

  展览将持续至11月1日。

  朱绍杰
netease 本文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名人字画 . 古玩珍宝 . 集邮精品 . 古今钱币 联系电话:2309333 2129018 13923326908

    版权所有:广东名家画廊 Copyright (C) 2007 Eight Eccentrics Gallery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7123757号    后台管理